”大衛﹒席維安“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音樂家!離開《維京唱片》之後,成立
《三摩地之音》。三摩地意思是超意識為梵語;意旨生命是朝向「無自我性」
和「無時間性」持續推進。三摩地之音的作品,在主流與前衛音樂之間擺盪。
二零零三年發行的《污點》專輯,演奏出生冷又邊緣化的音符,他的音樂和我
之間,就不容易釐清那來的錯綜複雜情感;不過,可以確認我們是由環境音樂
,才搭起共通的橋樑。接下來組成臨時樂隊”九馬“,音樂又回到主流類別,
偏向爵士與電子,並且找回那些,對他污點作品頗有微詞的樂迷,重新證明並
不刻意要將自己邊緣化,例舉出完美的鐵證。

不過話才剛說完,他又將自己推入另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境界,怎麼說呢?因
為今年的新作是在日本直島上的現場收音。這邊所指的現場收音,並不是一般
演出的錄音,而是將直島的環境氣候,與當地人文產生出不嬌柔造作的自然聲
音,用收音的方式自然表現;並加上些許的人聲,電子雜響混音而成,毫無旋
律、節拍可言的音樂!

我從搜尋引擎上查《直島》,它的地理位置是岡山以南、香川以北,可以搭乘
新幹線至岡山南端宇野下車,再轉搭船隻約十五分鐘可到達。還有島上的另一
種形容詞是:「介於虛、實之間的島嶼。」我想那地方是傳統與前衛並蒂的小
島,一個小山坡下是漁村,但是在另一邊卻是美術館,在建築大師設計下,呈
現出與世隔離的味道。

早期曾遭受冶金污染然後荒廢,是乏人問津的小島,它的總面積八點一三平方
公里,人口約三千六百人,卻是前衛藝術的集散地,每年都舉辦文化祭也邀請
國際藝術家來此展覽。我們熟知有莫內的畫作、安藤忠雄的建築、草間彌生的
裝置藝術等。

這張作品的《環境音樂》是非常粗糙地,你最容易聽到是風刮過島上的噓唏聲
,之後是人聲吟唱加上電子迴音雜聲,風似乎由頭到尾七十來分鐘沒停過,環
境必定惡劣,島上的漁民皮膚既黑又乾燥,像是雨後被太陽曬乾的泥土,龜裂
成方格狀。正當我說著漁民皮膚不好的時候,有輛機車從麥克風前駛去,接下
來又是風聲,和電子樂器刺耳的聲響。此刻有人朝管子吹氣,引來一陣嗚聲。
我又想了,他們皮膚是最好的,畢竟在海島上討生活的人民,皮膚應該是這樣
子,要不然,細白的皮膚在這環境之下,絕對無法長期生活。

烏鴉嘎嘎的叫著,電子在延長一段幾秒的音符,聽到牧羊身上鈴鐺發出聲音,
有時候又像保麗龍刮著玻璃,刺耳到不行。我思考問題是唱片能賣出幾張?音
樂以這樣方式表現,代表的是什麼?他們這幾個人當中,藉由誰聽了都想砸爛
它的作品,能有多少獲利?那麼有多少人聽後,還豎起大姆哥說:「天籟!」
?還有,說這張唱片好聽的人,他內心想要我們知道的那些?又是什麼?

當我說:好聽或難聽,都無法表達出正確的立場!微星人大略說:「我的說法
是逃避正面批評的好藉口。」真正如此嗎?我也不能確定,我甚至於不知道該
如何說,只在他的留言版上寫下:

『我不是喜歡這張專輯?因為啊!這張音樂已經跳脫了喜歡的定義,喜歡是主
流的名詞!』

然後,我自己又重讀了上面那句話,感覺好像政客在玩文字把戲。已經說明的
部份是『我不是喜歡這張專輯』,但是代表著我厭惡型態上的音樂嗎?未必。
後面說『音樂已經跳脫了喜歡的定義,喜歡是主流的名詞!』整句話也可以說
成:「我喜歡本張非主流的音樂!」可憎的是我拐彎抹角。

為什麼不乾脆說:「我喜歡這張專輯呢?」擔心的是此型式的音樂,誰真正懂
?沒有歌詞、沒有旋律、更沒有節拍,何來的喜歡之情。那麼既然我喜歡,應
該可以說出個所以然來,何處吸引你。問題是:「喜歡就是說不出個理由啊!
」說不出來,難道就代表不喜歡嗎?

對於無自我、無時間性、無空間性的人來說:「我愛這張音樂,自己並不覺得
怪。」就上傳一首他在《趨於寂靜》專輯中的第二軌,給你們聽看看,音樂也
是如此,當你來不及享受它的時候,它就這樣結束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p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