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.jpg

記得有次,我在唱片行拿了兩張專輯標題同樣的作品,一張是當代音樂發行,
另一張是環球音樂代理。於是我問店員,兩張都是由”史提夫﹒萊許“創作的
”給十八個音樂家的音樂“,這之間有什麼差別嗎?他拿過唱片左翻翻、右看
看還給我說:「兩張都是同樣的東西!」既然這樣,我買了比較便宜的那張。

未命名12.JPG

讀到這樣的新聞多數的網友感到生氣,他們在氣些什麼?直接聯想到唱片行的
工作人員太混嗎?我訪問了幾位抽樣調查的讀者---

未命名11.JPG

是得!多數瀏覽者有如此激烈的情緒反應,他們太混沒錯。因為照常理來說,
唱片會很清楚的載明錄音日期或演奏團體,不太可能會出現兩張都是一樣的音
樂而封面不一樣。但有特例就是唱片公司異主,重新發行之後換成新封面。

也有可能是發行時推出不同的封面,提供樂迷收藏。通常有這樣的行銷企劃大
多數是有商業價值樂手身上才炒作的起來,一般像”史提夫﹒萊許“這樣的低
限主義樂手絕對不可能,而且行不通。還有少數的人罵齊柏林你是笨蛋嗎?多
虧你是資深的樂迷,不會自己看嗎?這樣的指責我無話可說,在購買的當下注
意力會被事件本身矇騙,更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質。

還有不是樂迷的閒雜人等,他們表示都快沒飯吃了,你還有錢買唱片!這指責
讓我啞口無言,真的是這樣子,所以他們很生氣。

少部份感到無聊的,他們認為我太小題大作,這種新聞也拿來刊登,浪費網路
資源等等。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叫”ㄚㄚ“的讀者,她說:

「閱讀我的文章怎麼感覺像是在看新聞,就像消防隊搶救小貓都能拿出來報導
。」所以她感到無聊,並且按了兩次。

更訝異的是還有一群不算少的人感到高興!讀本新聞為什麼會高興?其中有多
數人不知所以,就隨意的選擇按下高興鈕囉。另外還有人兄對我能支持正版唱
片表示嘉許,這時代還是有人願意像笨蛋一樣買正版唱片。

而表示實用的人們,他們的論點是相同的東西;若出現兩種不同的價位時,當
然選擇低價位的商品。讀到這帖覺得實用,我再次感到無言啊! 

至於難過,我並沒有特別去問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。不過就我所猜測,當
你感到生氣的時候,也必定也感到難過。這是一體兩面的情緒,剛開始體現的
絕對是生氣,一次生氣,兩次的生氣,無數次的生氣,直到發現根本無力改變
現實時,便不再生氣了,難過由此而生,它就像心已徹底死亡敗壞,對事情不
再期望。

最後體現出的是誇張,我想感到誇張的人們,一定知道有什麼不同,其中一位
音樂達人告訴我,當代音樂發行的那張錄製於一九七八年,而”史提夫﹒萊許
“在七四與七六年間創作完成,發表於七八年。當時由他自己的樂團所演奏!
我所購買的那張是”摩登樂集“在九七年間所錄製,兩張區別於不同的錄音團
體與不同的錄音設備,就是這樣子。

我最近覽一個聽眾票選機制的網頁,從一九五一年至今,由樂迷挑選出他們心
中所愛的年度最佳專輯。在一九七八年的頁面上發現”給十八個音樂家的音樂
“竟然獲得當年最佳專輯的前三名。

首先必須說這類似的票選活動中,搖滾樂佔大多數,其次是爵士樂,少數幾張
低限音樂作品;至於第三名我猜測支持與反對的各佔一半。

有人表示:

「我太笨了,所以無法了解音樂的含意。」

「多數的新古典、環境音樂、低限主意作品,讓人感覺很無聊,並且沒有新意
,但這張作品完全沒有上述的兩種情況發生。」

「這張無疑是二十世紀最重要影響層面最廣的專輯!我擁有”給十八個音樂家
的音樂“已有二十五年之久,不過每次聆聽時都會發現新的節奏是以往沒注意
到的。」

當然還有第三個版本的封面出現,只是我懶得去追究了。

stevereichmusicfor18musicians.jpg

 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pe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